校园贷机构前路抉择 转型路径主要有三 门槛各有不同
2021-03-01 07:00 21世纪经济报道 陈植
随着监管趋严,越来越多互联网金融机构不得不对校园贷“忍痛割爱”。
随着监管趋严,越来越多互联网金融机构不得不对校园贷“忍痛割爱”。
据网贷之家研究中心统计,截至今年2月底,全国共有47家校园贷平台选择退出校园贷市场。
在业内人士看来,这些机构的转型方向无非是三种,一是转而涉足消费金融业务,二是利用此前积累的海量大学生还款记录数据,向白领贷(面向毕业的大学生群体提供网贷服务)转型;三是向智能金融转型。
“其实,每一条转型道路走起来都不容易。”多位校园贷机构负责人向记者表示,涉足消费金融业务往往缺乏足够多元化的消费场景支撑,导致业务发展受限;转型白领贷则面临风控模型调整压力;向智能金融进军更是白手起家。
转型“征途艰辛”
多位校园贷机构负责人向记者直言,多数退出校园贷的机构都会选择涉足消费金融与白领贷,前者占比约在40%,后者也在50%以上。
究其原因,这两条转型路径操作起来相对方便。以白领贷为例,不少校园贷机构此前积累了大量大学生还贷记录数据,可以作为他们毕业后申请贷款的征信或风控依据。
“不过,白领的收入状况、消费开支结构、消费行为与大学生有着诸多不同,若照搬校园贷的风控模型,往往会形成不少风控盲点(比如无法洞察她们收入使用状况是否存在长期透支现象),令坏账压力骤增。”有校园贷机构负责人表示。
但他并不否认,这的确是校园贷机构业务转型的最便捷路径,无需构建多元化的消费场景,以及复杂的智能金融算法模型。
麦子金服CEO黄大容坦言,麦子金服决定7月1日起暂停新增校园贷业务,转向校园公益事业同时,也会布局白领贷业务。
在业内人士看来,此举也是麦子金服对冲业绩下滑压力的必要举措,毕竟,麦子金服占据校园贷现金贷市场份额约60%,70%业务收入来自校园贷,一旦剥离这项业务,势必给业绩增长构成不小的压力。
“业绩压力的确存在。”黄大容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坦言,一方面麦子金服除了分期业务尚未实现盈亏平衡,其他类型网贷业务基本实现盈利;另一方面创投股东也支持麦子金服网贷业务转型,比如麦子金服计划将网贷业务运作海外上市,A轮投资方——海通证券旗下海通创新准备按持股比例,将部分投资额兑换海外上市主体的相应股权。
不过,校园贷监管政策趋严,让她意识到光靠网贷业务未必能支撑公司持续发展。
“行业乱象给整个校园贷带来的冲击,已经令这项业务未来发展面临巨大的不确定性。”她直言。因此退出校园贷可能是一个契机,让业务转型方向跳出网贷范畴,在金融科技时代获得更多中间收入,对冲网贷业务因监管或坏账压力所衍生的经营风险。
“这也是我们转型智能金融的最大原因之一,尽管选择这条转型路径的校园贷机构屈指可数。”黄大容表示。